凉山特产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梁山特产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高校预算排名
高校预算排名
提示:

高校预算排名

根据目前采集到的数据,2022年度预算经费在30亿元以上的地方高校有8所,分别为广州大学(49.33亿元)、苏州大学(38.10亿元)、云南大学(35.94亿元)、南昌大学(33.38亿元)、北京工业大学(31.48亿元)、郑州大学(31.23亿元)、广东工业大学(30.78亿元)、扬州大学(本部)(30.4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新晋“双一流”高校山西大学2022年度的预算由2021年的10.33亿元上升至24.19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134%。

清华大学每年预算超300亿,办一所普通大学要多少钱?
提示:

清华大学每年预算超300亿,办一所普通大学要多少钱?

清华大学的预算每年有300多亿,建一所普通的大学,学校资金跟学校建立规模是有关系的,如果说就是一个普通高中那种规模的话,基本上5个亿到10个亿够用了。但如果说想建一个成规模的大学,起码两个操场,起码两个图书馆,十几栋宿舍的这种,没个30亿到50亿是下不来的。 普通高中那个规模建起来之所以比较省钱,是因为普通高中很多学校,它是不提供住宿的,只有教学环境所需要的教学楼,再搞个体育馆搞个图书馆,看样子就过得去了。但是如果说真想建一个成规模的大学,就达不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那么大的规模,毕竟人现在都是多少年下来的积累。但是看得过去的10栋8栋的教学楼几栋图书馆,再加上一些综合活动的会议室,展厅,这些加在一起就已经是个不小的费用了。 更不要说大学人都是住宿的,那起码还得有10栋楼20栋的宿舍楼,还要有一些生活基础设施这些加在一起,那成本可能是翻倍式的提升的,最低也得最低也得在30亿到50亿的程度。大学建完之后运行相对来说比较省钱了,因为还真不是所有大学都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那种拨款的规模,因为人家每年两三百亿的财政预算,那能一样吗?好多普通大学的一年财政预算就几千万,这点钱根本不足以支持学校扩充规模,就是把老师的工资付了,把学校每年所运行的一个水电费用该交的交了哪些,换了地方修一修,这钱就没了。 科研之类的也不要想太多,就这几千万还想搞科研收费,一个大一点的科研项目,财政经费都是几百万的,总共才几千万拿什么搞科研啊?人家重点大学985高校这种级别的,每年的财政预算都是以亿为单位的,自然搞得起普通学校,科研比较弱也与没有钱有关系。

清华预算超300亿!办一所大学需要多少钱?这钱从何而来?
提示:

清华预算超300亿!办一所大学需要多少钱?这钱从何而来?

7月6日有报道显示清华大学一年的预算超过300亿,这一巨大的数字也引起了大家的议论,那么办一所大学,到底一年要花多少钱呢?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首先很花钱的地方是土地面积,每年一所大学入学的新生大概在5000人那么三年,再加上老师以及研究生的人至少有2万人,这2万人需要居住的空间很大,一栋楼就算是6层每层就算有10个寝室,一栋楼也就只能容纳360个人,如果想要2万人都有地方住的话,那就至少需要120栋6层楼。如果按目前的土地面积价格计算的话,所需要的费用就差不多有6个亿,这还仅仅是土地面积的花费,并没有算上绿化建设等其他费用。 校园美化加土地面积,花费差不多有10个亿,如果大学要配备最基本的设备,那至少也需要几十个亿。另外每年的教职工工资发放也会需要很多的费用,假设一所学校有5000人的教职工规模的话,那么正常发放的工资就能达到6到7个亿。当然这些花费仅仅是一所大学最基本的需求,如果想要将大学发展的很好的话,就要在科研以及其他的领域取得进步,那么就需要更多的经费来维持。比如一台好的物理学设备或者是医学设备,就需要几十万,甚至像量子对撞机这样的机器,一台就需要上亿的价格。而且一所大学所覆盖的领域比较多,所涵盖的专业也是数不胜数,而每个专业都会有自己需要的设备,那这些设备所需要的资金加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其实办一所大学的花费的确很大,而且如果想要认真的办大学,花费会更大。而且大学里面很多部门的宣传及日常活动也是需要花费的。所以说清华一年的预算超过300亿也是正常的。

东部高校向中西部抢人才是怎么回事?
提示:

东部高校向中西部抢人才是怎么回事?

“挖走这些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日前,在教育部召开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工作推进会上,针对东部高校向中西部高校挖抢人才的现象,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公开呼吁东部高校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 今年1月份,教育部印发《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也明确提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高校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 可见,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由此反映出目前高校人才竞争的热度。 中西部高校人才流失并不是一个新话题。2006年曾有媒体报道,位于甘肃的兰州大学,虽然学校采取措施稳住人才、吸引人才,但是50%以上青年教师仍有流向东部的意向,在那之前的10年间,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足以创办一所同样水平的高校。 兰州大学原校长也曾公开向东部高校求情,“不要再挖我们的人才”。 东部高校在薪资待遇、发展空间、学科平台方面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甚至连生活环境都比中西部高校好。 另一方面,与东部高校相比,中西部高校的管理方式,对人才的态度,也不尽如人意。 待遇上留不住人,感情上也让人不痛快。为了争取这些高层次人才,东部高校愿意高价抢人,而他们开出的优厚条件也着实让很多人无法拒绝。在这一背景下,中西部高校的人才形势更为严峻。 不过,人才流动本应该是自由的。以民国时期为例,许多名教授穿梭于各大高校之间,来去自由。大学教授们的自由流动是个人的择业自由与迁徙自由的体现。 从市场角度来讲,人往高处走,往更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走,同时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是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而人才流动一旦失序,中西部高校承受的则是人才流失,将因此面临巨大损失。一些高校被挖得伤筋动骨,甚至出现学科人才断档的情况,一些科研经费和项目也因为科研带头人的离开而处于停滞状态,造成高等教育生态不断恶化。 所以,在无法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无法迅速提升中西部高校人才吸引力的情况下,不能放任东部高校肆意争抢人才,必须对中西部高校进行特殊保护。 对此,一方面是要改变以高层次人才数量为依据的评价机制,降低东部高校挖抢人才的意愿。另一方面是要在政策、资金分配等方面给中西部高校更多支持,帮助其提高稳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实力。这样才能平衡好人才自由流动与高等教育生态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