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特产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梁山特产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大刀队的组建来历
大刀队的组建来历
提示:

大刀队的组建来历

一说是赵登禹故地的曹州大刀会。在晚清末年,因击杀洋人的“曹州教案”而名世,《曹州府志》说此地的民性“性强悍,负义气,遇事敢为”。赵登禹善于用刀,西北军军纪严明,但体罚士兵也严,有顺口溜曰“石友三的鞭子,韩复榘的绳,梁冠英的扁担赛如龙,张自忠扒皮真无情!”。而对赵登禹的大刀则评价:砍铜剁铁,削钢如泥。大刀队的组建就是在喜峰口战役。考虑到赵登禹部在此前的战斗中损失较大,只有王长海团编制较完整,师长冯治安将38师董升堂团也交由他指挥。王长海和董升堂接到命令后,立刻在各自的团里挑出500名擅长刀术和近身肉搏的士兵组成大刀队,只带大刀和手榴弹,其余士兵进行火力掩护。也有说法大刀队为西北军将领张之江所建。张之江治军,向来重视体育和武术训练,曾在军队排、连、营编制中组成各级大刀队,配备特制大刀和牛皮制刀套,不用时斜背于后背上。西北军武器装备差,重武器少,但士兵均熟习大刀术,故持大刀冲锋陷阵成了西北军的特色。一九二三年,直奉战争期间,奉系军阀李景林镇守天津,直系将领冯玉祥、张之江围攻天津,张之江组织大刀敢死队,以马英图(八极、劈卦拳家)任敢死队队长,结果李景林大败而逃,西北军占领天津。总之,中国军队普遍装备大刀的原因,首先是当时中日两军肉搏战经常发生,其二是中国军队刺刀产量不足,而大刀铁匠铺也能打,质量糙点而已。抗战大刀形形色色,但是有相对标准的形式,就是工厂量产的,造型统一,工艺较精,有的还经电镀。

大刀队的介绍
提示:

大刀队的介绍

中国军队29军大刀队的简称,正式名称是“手枪队”。部队每名士兵身上除了一口4斤重的大刀以外,还有两只以上的毛瑟C96,就是俗称的“二十响”,弹药配置200发。当时国民党中央军的单兵枪弹携带量不超过30发,手枪的配弹量竟然是中央军的6倍还多!从1919年到1929年由于持续不断的内战,欧美列强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但作为防卫武器的手枪却不在此列,作为为数不多的选择,火力强大坚固耐用的毛瑟C96很快受到中国士兵的喜爱,于是各地军阀将手枪作为制式装备大量订购,这也是民国时期各种手枪队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