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特产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梁山特产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真题)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真题)
提示: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真题)

为大家整理的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真题),供大家参考。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高亢 引吭高歌 伉俪 沆瀣一气
B. 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 书声琅琅
C. 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 言简意赅
D. 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聩
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B. 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C. 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D. 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
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
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 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 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因伏不辞,遂奏用之。 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 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 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B. 及即尊位 及:等到
C. 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 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 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 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 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眠
唐 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
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至人无己,_____▲_____,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2)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 (屈原《离骚》)
(3)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4)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7)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8)祸兮福之所倚,_____▲_____。 (《老子》五十八章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何容何许人也
老 舍
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因经济的压迫或别种
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 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色。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 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 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
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 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 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 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 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
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 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 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与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风趣。 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 可是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 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该! 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 他以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 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如其为人忽柔忽硬。 他并不是疯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阔”不起来。 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 他用消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展。 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 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
是的,他不像别的朋友们那样有种种无法解决的,眼看着越缠越紧而翻不起身的事。 以他来比较他们,似乎他还该算个幸运的。 可是我拿他作这群朋友的代表。 正因为他没有显然的困难,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何设法摆脱。 他的默默悲哀是时代与个人都微笑不语,看到底谁能再敷衍下去。①他要想敷衍呢,他便须和一切妥协:旧东西中的好的坏的,新东西中的好的坏的,一齐等着他给喊好;自要他肯给它们喊好,他就颇有希望成为有出路的人。 他不能这么办。 同时他也知道毁坏了自己并不是怎样了不得的事,他不因不妥协而变成永不洗脸的名士。 怎办呢?他只交下几个好朋友,大家到一块儿,有的说便说,没的说彼此就愣着也好。 他也教书,也编书,月间进上几十块钱就可以过去。 他不讲穿,不讲究食住,外表上是平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见的风浪。 真喝醉了的时候也会放声的哭,也许是哭自己,也许是哭别人。
②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不吹腾自己的好处。 不过,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因为改了毛病好像就失去些硬劲儿似的。 努力自励的人,假若没有脑子,往往比懒一些的更容易自误误人。何容兄不肯拿自己当个猴子耍给人家看。 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
他喜爱北平,大概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11.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2. 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4分)
13. 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6分)
14. “他喜爱北平,大概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论名声
[德]叔本华
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
这类成就可分为立功、立言二种,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 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 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一时,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灵感源泉,可历千秋而长新。 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并且在岁月中渐渐地被淡化,终至完全消失,除非历史将他凝化成石,流传后世。 著作的本身便是不朽的,举例来说,亚历山大大帝所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只是他的盛名与事迹,然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等人依然健在且活跃在每个学子的头脑中,其影响一如他们生时。
立功需要依赖机遇才能成功,因此得来的名声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功业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的确是靠风云际会才能爆发出璀璨的火花。 比如,战功的评定,它所依据的是少数见证人的证辞,然而这些见证人并非都曾在现场目击,即使果然在场目击,他们的观察报道也不一定都公允。 以上所说的是有关立功的几个弱点,但可以用它的优点来平衡。 立功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件很实际的事,也能为一般人所理解。
立言的情形恰与立功相反。 立言不依赖偶然的机遇,主要靠立言者的品格学问才可以长存不朽。 此外,所立之言的真正价值是很难断定的,内容愈深奥,批评愈不易。 通常,没有人足以了解一部巨著,而诚实公正的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靠立言而得的名声,通常都是累积许多判断而成的。 在前面我已提过,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而且很快就成为陈年旧物了;然而有价值的著作,除非有丧失的章页,否则总是历久弥新,永远以初版的生动面目出现。 所以,著作不会长久被误解的,即使最初可能遭到偏见的笼罩,在长远的时光之流中,终会还其庐山真面目。 也只有经历了时光之流的冲击与考验,人们方能来评论著作,而它的真正价值也才会显露出来。
名声实在仅是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而且主要是品格方面的对比,所以,评价也就因时因人而异。 某人的名声可能因新秀的崛起而使他原有的声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冲击或湮灭。因此,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而所谓绝对价值,只存在于那些出类拔萃之人物,直接地靠其本身而傲视同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为他人剥夺。 所以为了增进我们和社会的幸福,我们应该全力追求伟大的头脑和心灵。 没有反射体我们无以看到光线,没有沸扬的名声我们便不可认识真正的天才。 然而,名声并不代表价值,许多的天才沉没于默默无闻之中。 莱辛便说过:“有些人得到了名声,另一些人却当获而未得。”
(金玲译,有删改)
15. 文章说“立功”与“立言”是通向“名声”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 (6分)
16. 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6分)
17. 我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6分)
七、作文(7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 因对洞中环
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 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
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 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 但数
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 大家若有所悟,
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D 2. B
3. 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4. 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 C 6. D 7. A
8. (1)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1)神人无功 (2)恐年岁之不吾与
(3)无边落木萧萧下 (4)别时茫茫江浸月
(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濯清涟而不妖
(7)衣冠简朴古风存 (8)福兮祸之所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 点题;引领全文。
12. 交往:柔顺像个羊,同时硬如铁。 生活:不常喝酒,一喝起来就认真。 心理:心思忽细忽粗。 外表平静沉默,内心矛盾痛苦。
13. 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何容都坦然地展示个性。 性格特点: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
14. 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 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理解、认可之意。 表明作者也
是像何容这样的人。 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 立功的影响是有限的、易逝的,立言则是无限的、永存的。 立功要靠机遇,立言则无需机遇。 立功很实际、易被理解,立言要靠诸多判断的累积、不易被理解。
16. 不矛盾,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表述。 前者是指真正的名声依赖其内在价值。 后者是指因缺失条件而未获得名声的人,其内在价值同样不朽。
17.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立德”是指树立圣人之德;“立功”包含功业和声名;立言则指创立
学说。
我国传统文化认为立功优于立言;叔本华则认立言优于立功。 但它们都强调“德”的首
要作用。
七、作文(70分)
18. 略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 自是之后,天 下 争 于 战 国 贵 诈 力 而 贱 仁 义 先 富 有而 后 推 让 故 庶 人 之 富 者 或 累 巨 万 而 贫 者 或 不 厌 糟 糠 有 国 强 者 或并 群 小 以 臣 诸 侯 而 弱 国 或 绝 祀 而 灭 世。 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20. 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 (2分)
21. 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葛朗台原本是一个贫穷的箍桶匠,40岁时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又从岳母、外婆、外公处得到了三笔遗产,于是成为州里“纳税”的人物。
B.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于入川之时布下“八阵图”以拦截东吴大将,在南征时火烧藤甲军七擒孟获,在攻打天水郡的战役中收服了姜维。
C. 《棠棣之花》中的聂荌和聂政姐弟二人是“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志士,作者借他们歌颂了我国古代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
D. 《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的独白,刻画了主人公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心理,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E. 《茶馆》共三幕,严格按照“三一律”的艺术法则,以裕泰茶馆为中心,分别写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
23. 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 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
鬟? 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 (6分)
(2)《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 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 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得座碾坊”和“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 “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花间集》里,大部是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之作。 不好的不讲,做得好的,自成一种凄惋、惆怅、柔丽、细腻的风格。 人几乎这样想:像《花间》这样的才是词。 如其词的领域为《花间》独占,是词的不幸;要它继续发展,意境上、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行。 《四库提要》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又说:“(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这里关于苏、辛在词的历的位置,及对于他们的风格的认识,都说得很是。 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别格”、“变调”,———言外若有微辞,就不免失却评衡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 我们固然不说新生的是“常格”是“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旧来的因为发生在先,故是“常格”是“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别格”是“变调”。 “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 “慷慨纵横”为什么是变?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 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这样,才能真切地吟味苏、辛的词,同样也能真切地吟味《花间》派的词。
(选自叶圣陶《苏辛词>绪言》,有删改)
24. 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 请加以概括。 (4分)
25. “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一句如何理解? (5分)
26. 你是否同意《四库提要》中称苏、辛词为“别格”、“变调”的说法,试举例具体分析说明。(6分)

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 天下争于战国/ 贵诈力而贱仁义/ 先富有而后推让/ 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 而贫者或不厌糟糠/ 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 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20. 表 世家
21. 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尽地力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 A E
23. (1)惜春 迎春。 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
(2)“得座碾坊”,是指他与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他与翠翠的婚姻。 他认为,哥哥天保的死与自己有关,觉得自己如果娶了翠翠就对不起哥哥。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4. 第一个阶段是晚唐五代,以《花间集》为代表。 第二个阶段是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第三个阶段是南宋时期,以辛弃疾为代表。
25. 比喻的手法,把某些批评家的褊狭的观点喻为蚕儿吐丝作茧,束缚了思想,减损了艺术鉴赏力。 批评了某些批评家缺乏客观公正的鉴赏态度。
26. 同意。 自《花间》以来,词已形成了以清切婉丽为正宗的风格,题材以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为主。 可是,到了苏、辛词,内容无所不有,风格慷慨纵横,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明显和以前不同。 所以说苏、辛词是别格、变调。
不同意。 只要是词,本无所谓哪一类为正宗,只要有艺术价值即可。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扩大了词的范围,丰富了词的内容,同样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所以,没有必要认为《花间》为正宗,而苏、辛词为别格、变调。

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试题
提示:

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调度/宏观调控 降解/降龙伏虎 搪塞/敷衍塞责

B.省视/省吃俭用 拓本/落拓不羁 纤绳/纤尘不染

C.圈养/可圈可点 喷薄/厚古薄今 重申/老成持重

D.臧否/否极泰来 乐府/乐不思蜀 屏蔽/屏气凝神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4分)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 ▲

4.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6.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3分)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

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

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

⑵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⑶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⑷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⑸综一苇之所知, 。(苏轼《赤壁赋)

⑹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关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1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1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说“异”

詹克明

你可以侧目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小视异类。

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晶莹美丽的珍珠,其中心不过是颗砂粒,正所谓“病蚌成珠”。

降雨全靠空气中的尘埃作为凝聚中心,倘若天空绝对干净,水汽再多也不会下雨,当然就没有植物和动物,更不可能有人类。同类之物彼此相差无几,谁也难成中心。异类的介入打破了无差异的均衡,“中心”应运而生,有序的体系得以形成。梁山好汉一百多,各怀绝技,谁肯服谁?倒是文武皆不出众的“异类”宋公明,凭着“呼保义”“及时雨”的名声坐了第一把交椅。

当液体加热到沸点之上,有时高出十几度还不沸腾,就成了过热状态。一旦过热液体受到扰动,瞬时大量汽化,极易发生爆炸。工业生产中为了避免出现“过热”,常将几粒多孔质的沸石投入高温液体。沸石不断释放的小气泡容纳了液体的饱和蒸气,鼓成大气泡腾出,借此平稳沸腾。过于纯粹的体系在形态转化时很可能出现滞后或过头,导致险象环生,异类的适时参与则可化险为夷。

事物需要发展,体系必然转变,异类可以成为伟大转折的突破口。20世纪初,正是爱因斯坦在假设光速不变的基础上提出相对论,普朗克又提出量子论,才使物理学获得了大发展。正因为他们的异类观念,才使得物理学大大创新。不过,切勿强求“异类”,最应警惕那种哗众取宠的故作怪异,如父亲逼着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之类,就是渴求社会认可的假异类、真恶俗。

不能容忍异类的现象,时时可见。打工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农村人与城里人衣饰的差异、

口音的不同……都可以泾渭分明地用来划分同类与异类,更不要说大的方面了。不要把一切

原因都归结为漫长的封建帝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国民性”。蜂拥而上的党同伐异和

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正说明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一个高度发达、受人尊敬的大国,首先要有宽宏大量的国民气度,最起码要能容忍那些并不妨碍别人、又不违犯法律的异类行为。

对于一个健全发展的体系,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病蚌成珠的事例说明,砂粒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事物的中心,可以创造美丽的结果。

B.作者以天空中水汽凝成雨滴的事实说明,灰尘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

C.作者以过热现象中沸石的作用说明,在工业生产中有时需要异类的参与来化解体系突变的危险。

D.作者列举父亲逼迫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的事例,意在批评恶俗的假异类现象。

16.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6分)

17.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17题。

画家黄永厚

黄永厚生于1928年。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都被父母卷进芭蕉叶里了,但又活了过来,真是命大。命大,父母寄予厚望。有一回文庙祭孔,父亲分到一块从“牺牲”架上割下来的肉,拿回来先让永厚舔一下,再让大家享用。这成为永厚与传统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哥哥黄永玉在厦门读书,念念不忘自己的弟弟,把钟爱的画册寄给永厚。好一个黄永厚,

无师自通,在院子的大照壁上画起画来了,个子太小,索性爬上梯子高空作业。黄永厚十四岁时被抓了壮丁,因画了一幅《诺曼底登陆》就当上中尉,后来考上黄埔军校。风云变幻,还没打仗,部队起义他又成了解放军。在部队里,他还是画画。1954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广州画户外广告。命运多舛,l959年他又被迫离开广州,从此颠沛流离,过了二十多年的穷日子。直到1980年回到北京,做了自由画家,动荡的生活方告结束。

多难的人生反而增加了黄永厚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培育了他卓异的绘画风格。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上了年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他说:“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态,什么玩艺儿,冷血!”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人皆知。

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一次范曾对他说:“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别扯远了。”黄永厚不肯削足适履,终于没去。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他的孤傲中,有一种顽固的自信。

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他笔下的魏晋人物,长发纷飞,衣裾飘扬,袒胸露腹,粗砺怪诞,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势。了解黄永厚的人都说他画的是自己,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大丈夫不从流俗”。

冰炭同炉,这就是黄永厚。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永厚幼时大病不死、舌舔文庙祭品,与他日后成为画家没有直接联系,但这些记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B.黄永厚认为没必要给不看画的人看画,所以最终没有接受范曾让他前往日本办画展的建议。

C.黄永厚坚信自己创作的价值,但他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画家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做法,也不作批评。

D.黄永厚画的历史人物,不论是魏晋还是唐代,均独具一格,不从流俗,不求形似,重在表达自己的情怀。

16.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6分)

17.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

七、作文(70分)

18.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B 2.C

3.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4.内容符合要求,运用排比手法。

示例: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D 6.A 7.C

8.(1)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2)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3)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

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

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又重之以修能

(2)吾尝跂而望矣

(3)蓝田日暖玉生烟

(4)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5)凌万顷之茫然

(6)雄关漫道真如铁 苍山如海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5分)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12.(6分)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 ,

13.(6分)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14.(6分)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15.B

16.(6分)排斥、打压,缺少起码的宽容。

肯定具有积极意义和带来创新结果的异类,容忍无害的异类现象。

17.(6分)宇宙万物间普遍存在异类现象,所以是正常的;异类的存在可以促进事物的发

展,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是必需的。

乙、实用类文本

15.B

16.(6分)①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②丰富、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③涉猎广泛的阅读,④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⑤独特的生活态度。

17.(6分)①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

②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

③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

七、作文(70分)

18.略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l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20.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3分)

21.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1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鲁迅《呐喊•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固守旧制度、旧习惯,她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表明她与赵七爷一样,是维护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

B.沈从文《边城》叙写了一个情节曲折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物和独特的民俗

风情,歌颂了淳朴善良的人性,洋溢着浓厚的湘西乡土气息。

C.曹禺《雷雨》中有多组戏剧冲突,如周朴园与繁漪之间、周朴园与侍萍之间、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其中以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为中心。

D.《三国演义》中,吕布追赶曹操时,曹操以手遮脸,轻松逃脱;马超紧迫曹操时,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两处描写显示了吕布与马超的不同个性。

E.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历尽艰辛,捕获了一条特大的马林鱼,归航途中与一群鲨鱼殊死搏斗,终于保住了马林鱼。这是刻画硬汉形象的重要情节。

23.简答题(10分)

(1)《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2)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6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怀 鲁 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24.文中第三节所写的“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3分)

2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26.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这句话的理解。(6分)



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20.意气,辞句,学问。

21.刘向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A E

23.(1)吝啬鬼,投机商,暴发户。

(2)①介绍贾府的历史与人物,②点出贾府存在的危机,③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的特

点。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24.(3分)“破裂似的心肺”:对鲁迅去世的悲痛。“紧捏的拳头”:决心继承鲁迅的遗志;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恨。(对鲁迅的价值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的悲愤;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恨。)

25.(6分)鲁迅逝世后,千万青年对他的爱戴和崇仰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他的伟大,这表明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但鲁迅之死与黑暗势力的迫害有关,鲁迅逝世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民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这表明当时中国还处在黑暗、蒙昧之中。

26.(6分)①象征手法。

②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

或作: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新的力量必然产生。

或作:表达了对民族和文化振兴的期盼。

2012江西高考理科数学卷试题及答案
提示:

2012江西高考理科数学卷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文科数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2页,第II卷第3至第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参考公式:
锥体体积公式V= Sh,其中S为底面积,h为高。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若复数z=1+i (i为虚数单位) 是z的共轭复数 , 则 + ²的虚部为
A 0 B -1 C 1 D -2
2 若全集U=|x∈R||x+1|≤1}的补集CuA为
A |x∈R |0<x<2| B |x∈R |0≤x<2|
C |x∈R |0<x≤2| D |x∈R |0≤x≤2|
3.设函数 ,则f(f(3))=
A. B.3 C. D.
4.若 ,则tan2α=
A. - B. C. - D.
5. 观察下列事实|x|+|y|=1的不同整数解(x,y)的个数为4 , |x|+|y|的不同整数解(x,y)的个数为8, |x|+|y|=3的不同整数解(x,y)的个数为12 ….则|x|+|y|=20的不同整数解(x,y)的个数为
A.76 B.80 C.86 D.92
6.小波一星期的总开支分布图如图1所示,一星期的食品开支如图2所示,则小波一星期的鸡蛋开支占总开支的百分比为

A.30% B.10% C.3% D.不能确定
7.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 B.5 C.4 D.
8.椭圆 的左、右顶点分别是A,B,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若|AF1|,|F1F2|,|F1B|成等比数列,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
A. B. C. D.
9.已知 若a=f(lg5), 则
A.a+b=0 B.a-b=0 C.a+b=1 D.a-b=1
10.如右图,﹛OA﹜=2(单位:m),OB=1(单位:m),OA与OB的夹角为 ,以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弧 与线段OA延长线交与点C.甲。乙两质点同时从点O出发,甲先以速度1(单位:ms)眼线段OB行至点B,在以速度3(单位:ms)延圆弧 乙以速率2(单位:m/s)沿线段OA行至A点后停止。设t时刻甲、乙所到的两点连与它们经过的路径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S(t)(S(0)=0),则函数y=S(t)的图像大致是


文科数学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2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 不等式 的解集是___________。
12.设单位向量m=(x,y),b=(2,-1)。若 ,则 =_______________
13.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公比若不为1。若a1=1,且对任意的 都有an+2+an+1-2an=0,则S5=_________________。
14.过直线x+y- =0上点P作圆x2+y2=1的两条切线,若两条切线的夹角是60°,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_。

15.下图是某算法的程序框图,则程序运行后输入的结果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
△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3cos(B-C)-1=6cosBcosC。
(1)求cosA;
(2)若a=3,△ABC的面积为 ,求b,c。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 (其中c,k为常数),且a2=4,a6=8a3。
(1)求an;
(2)求数列{nan}的前n项和Tn。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从A1(1,0,0),A2(2,0,0),B1(0,1,0,)B2(0,2,0),C1(0,0,1),C2(0,0,2)这6个点中随机选取3个点。
点中随机选取3个点
(1) 求着3点与原点O恰好是正三棱锥的四个顶点的概率;
(2) 求着3点与原点O共面的概率。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E,F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DE⊥AB,CF⊥AB,AB=12,AD=5,BC=4 ,DE=4.现将△ADE,△CFB分别沿DE,CF折起,使A,B两点重合与点G,得到多面体CDEFG.

(1) 求证:平面DEG⊥平面CFG;
(2) 求多面体CDEFG的体积。




20.(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三点O(0,0),A(-2,1),B(2,1),曲线C上任意一点M(x,y)满足
(1)求曲线C的方程;
(2)点Q(x0,y0)(-2<x0<2)是曲线C上动点,曲线C在点Q处的切线为l,点P的坐标是(0,-1),l与PA,PB分别交于点D,E,求△QAB与△PDE的面积之比。



21.(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f(x)=(ax2+bx+c)ex在 上单调递减且满足f(0)=1,f(1)=0.
(1)求a上午取值范围;
(2)设g(x)= f(-x)- f′(x),求g(x)在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