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最终活着多少人?
420余人: 权威可信的人数 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打击了侵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成为当时举世瞩目的事件。提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就要先说抗日战争史著名战役“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八百壮士实际人数为420,在四行仓库战斗中伤亡43人,从四行仓库撤出时为377人,撤退过程中,9人牺牲,13人负伤入院治疗。四行堆栈内,除有若干沙袋外,并无如许尸体,我在内士军,共为四百二十名,撤退时为三百七十七人,其中除有十余名已殉难外,余者受伤入医院治疗中。
淞沪会战时国军为什么要在四行仓库坚守那么久
四行仓库是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国土,全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 背景如下: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正式打响。四行仓库是金城、大陆、盐业、中南四个银行储蓄会的堆栈,位于苏州河北岸新垃圾桥(现西藏路桥)西面,是一幢五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由于墙厚楼高,易守难攻。部队进驻后,谢晋元将军就与一营长杨瑞符集合部队作简短动员,说明据守的四行仓库是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国土,他要求全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当时全体战士情绪激昂,按命令分头设防。 最终,因近在咫尺的新垃圾桥南面有两只巨大的煤气柜,怕万一煤气柜中弹,半个上海将化为灰烬,因此公共租界当局多次电请中国政府命令孤军撤出战斗。军令难违,谢晋元将军只得含泪指挥部队撤退。八百壮士以弹丸之地,抗击日军数万人,激战四昼夜,毙敌200余人,取得了军事上、政治上、道义上的胜利。 扩展资料: 电视片《通城与八百壮士》在通城县开拍,国家一级作家沈虹光,以及通城籍“八百壮士”后人出席了开机仪式。1937年上海淞沪会战期间,我方仅以数百战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四天四夜,抵挡了数倍日军的疯狂进攻,写下了中国抗战史上壮丽的一页。 这支英勇的部队号称“八百壮士”,其中近200人为通城人,详细记录姓名、地址的有82人。目前,围绕通城籍“八百壮士”后人、亲属或乡邻的寻访工作已全面展开。《通城与八百壮士》由湖北卫视与通城县共同拍摄制作,包括一部历史专题片和一期《大揭秘》电视专题节目。 参考资料:人民网-淞沪会战80周年:谢晋元与四行仓库保卫战
淞沪会战之四行仓库保卫战
(文/小王同学)1937年8月13日,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全面爆发。中国军队以劣势的装备对抗日本最为精锐的部队和陆海空立体化大兵团进攻,双方共有上百万军队投入战斗。从8月到10月间,中国军队歼敌4万余人,但我方伤亡也高达30万余人。“一寸山河一寸血”,日军侵袭下的上海,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战况极其惨烈。
10月26日,日军已经突破国军防线,再防守闸北已经毫无意义。蒋介石决定,撤出该区所有军队,并在在闸北留下一个部队坚守。一是为了掩护数十万大军撤退,保存兵力。二是为了向国内外显示抗战姿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经过反复斟酌,88师师长孙元良决定派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由他率领一个加强营的兵力,约420人左右,留守在四行仓库,掩护主力军撤退。
四行仓库始建于1931年,位于苏州河北岸,是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四家银行联营的仓库 ,由钢筋混凝土铸造而成,所以墙体很厚,易守难攻。淞沪会站开始后,第88师司令部就设在这里,仓库中贮存了大量食物、救护用品及弹药。仓库旁有是一个巨大的煤气储藏罐,其中储存了大量的煤气,再加上苏州河对岸是英租界,这让日军在重炮的使用上投鼠忌器。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丰富的物资,使四行仓库成为坚守上海的最佳防御位置。
谢晋元率部撤退到四行仓库,将士们都明白,此时的四行仓库很可能就是自己的坟墓。因为四行仓库的东南两面是苏州河和租界,其余方向则被日军团团围住。因此,四行仓库同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而坚守这里的守卫军,也就成了孤军。
谢晋元率部进入四行仓库的当晚,迅速加强了四周的防御工事,并在四行仓库内外部署兵力,构筑强固工事。27日早晨,日军开始在重炮与坦克的掩护下从西面向四行仓库逼近。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守卫军抱必死之决心,奋勇杀敌,虽击退敌军数次,但在日军一次次的猛烈进攻下,其兵员消耗极大。
早在谢晋元在率部进入四行仓库的时候,就曾有英军询问他驻兵有多少人,谢晋元为了壮大声势,迷惑敌军,答复“八百人”,但事实上仅有四百多名士兵。期间,公共租界英军曾多次婉劝守军撤退,均遭拒绝,因而也被称之为敢死队。
日军在遭到守卫军的顽强抵抗后,立刻加强进攻兵力,四行仓库的攻守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在突破四行仓库外围阵地后,十几个日军潜至仓库底层,企图用烈性炸药炸毁底层墙体,以打开突破口。如果日军的行动成功,就意味着四行仓库的防守宣告失败。在这危机的时刻,守卫队员陈树生身上捆满了手榴弹,拉响导火索后,从六楼纵身跳进了这队日军中间,一声巨响后,陈树生与十几个日军同归于尽。
前有强敌,后无退路。深知困于数万日军之中、生还无望的谢晋元留下自己的遗书: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做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于敌周旋到底。
此时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连续昼夜的激战,使得守卫军已经疲惫之极,但士气仍然十分高昂,因为在50米外的苏州河畔就是中国民众的加油助威声。这是抗战史上唯一带“观众”的战斗,战争与和平被50米宽的苏州河隔开,它把凇沪会战中最浓墨重彩的一役——四行仓库保卫战,展现在了世界人民的面前。
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在千万人的亲眼观战之下进行的。河对面就是英美租界,50米之外是真枪实弹的战争,而50米之内就是一片安宁,这是一场向全世界直播的战斗。在苏州河北岸,每天都会聚集着上万的人为守军助威,最多的时候,超过了十万人。每当日军要进攻时,中国民众们就要么喊话、要么举起大黑板,指示敌军的主攻方向,并集合起来高喊中国万岁,八百壮士万岁。
10月30日,蒋介石终于下达了谢晋元部队撤退的命令。
在接到撤退命令后,谢晋元于11月31日晚率部撤入英租界。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日本军队,谢晋元部孤军奋战4昼夜,毙敌200余人,他们用行动粉碎了侵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言论,自此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名扬天下。
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一场战斗,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民族永远的记忆。八十年过去了,现在的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的周围已是一片安宁,丝毫感觉不到当年战争的残酷,只有仓库上面的弹孔,在静静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