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特产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梁山特产网 > 凉山特产 > 正文
周忠和的人物经历
周忠和的人物经历
提示:

周忠和的人物经历

周忠和是个农村出身的穷孩子,从小就在地里玩儿。周忠和的祖父就是个老实的农民,父亲是大队会计,为家里谋的唯一“福利”,就是让家里人能看上报纸。周忠和每天都会捧着报纸,仔仔细细地看上面的每一篇文章。周忠和身为家里的长子,每天放学都要帮家里干农活、照顾弟妹。即使上大学之后,回家依旧下地挑粪。之后进入县重点中学,第一年他考不过县城里的孩子,便拼命用功,第二年考试超过了几乎所有县城里的孩子。周忠和不但自己要强,还鼓励弟弟妹妹们读好书,考大学。高中班主任是学水文地质的,当时订过一本杂志叫《化石》 ,他曾看过这本杂志,从中知道了些有关化石的事儿。 1982年,进入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逐渐被这门解读史前生命的学问迷住了。1985年,进入中科院研究生院地学部,获古鱼类学专业硕士学位。周忠和的起步是古鱼类——北票鲟的系统发育,硕士生导师是苏德造,他觉得这位老先生给他最大的教益,是平和冲淡的心态,“学者应该与世无争,老老实实地做学问。”1990年,正做硕士论文的周忠和去辽西找北票鲟化石。一次,他一锤子下去,竟然在劈开的岩石间发现了一种白鲟科鱼化石——现代生活着的长江白鲟最早的祖先。野外工作结束后,周忠和依然惦记着那块白鲟化石出土的地方。到了9月中旬,天气稍微凉爽了一些,他就一个人又来到了那块荒凉的小山沟。没想到,这次在寻寻觅觅了多日后,他竟然从坚硬的泥灰岩里打出了两块保存得相当完整的鸟类化石。这两块化石后来经古鸟类专家侯连海研究员鉴定,认为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鸟类。其中的一件标本特别完整,保存了整个的头骨部分,因而成为了当时世界上已知的白垩纪早期地层中最为完整的鸟类化石。这两个鸟化石的意外发现,改变了周忠和的整个学术生涯。在随后的两年里,由周忠和与他的同事、老师们一起组成的发掘队,又从同一地点采集到将近20件化石,其中至少有5件标本保存了头骨的成分。 1999年,获美国堪萨斯大学古鸟类学博士学位。199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回国挑起了辽西热河生物群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的担子,回到了这片令他魂牵梦萦的土地。此后,他领导的课题组逐步聚集起了一群优秀的年轻学者,如被国外媒体誉为“最有前途的新一代古生物学家之一”的徐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有关“二连巨盗龙”的系列研究成果被《科学》杂志评为2007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2000年当选国际古鸟类与进化学会理事。2010年4月27日上午在举行的美国国家科学院第147届年会,宣布周忠和教授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8月,周忠和就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1月,入选“万人计划”杰出人才 。2013年2月1日,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任期5年)。

周忠和的介绍
提示:

周忠和的介绍

周忠和 男,1930年3月生,河南省镇平县人。河南大学外语系教授。1958年毕业于北京外语学院苏联文学研究班。历任河南大学外语系俄语教研室主任,外国文学研究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兼任中国普希金研究会理事,河南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担任过俄语专业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培养俄语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数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