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成果的科技成果
【注音】nóngyèkējìchéngguǒ科技成果的分类是比较复杂的。1987年10月26日国家科委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到1994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10月26日国家科委第19号令发布《科技成果鉴定办法》。对鉴定范围、鉴定组织、鉴定程序及鉴定管理等都作出规定。《科技成果鉴定办法》还规定“完成科技成果的单位或者个人窃取他人的科技成果的,或者在鉴定过程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组织鉴定单位应当中止鉴定。已经完成鉴定的,应当予以撤销。已经给国家、社会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我国对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是十分重视的。1993年7月2日第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就提出了“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问题,“第十四条 国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和示范推广机构有权自主管理和使用试验基地和生产资料,进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试验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实行有偿服务或者无偿服务。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农村群众性科学技术组织的发展,对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各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综合配套的社会化科学技术服务。”
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却受到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 农民对待科技意识差。农民的文化素质不同,其科技意识也不同。与文化素质低的农民相比,文化素质越高的农民科技意识越强。他们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等各种渠道最先接触农业新技术;并能把农业新技术与现有的生产经营项目相结合。相反,科技文化素质低下的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缺乏科技意识,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反映迟钝,缺乏接纳、消化、吸收的能力。 农民学习、运用科技能力弱。学习科技能力受文化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农民所受教育程度一般较为低下,其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科技运用能力较差。尤其是学习复杂技术或需要灵活运用或综合运用的技术的能力更差。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实现科技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重要支撑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更好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何种途径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技术培训。农民是科技成果的使用者,只有发动群众,才能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技术培训是农业科技成果实现成功转化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各级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深入田边地角手把手地传授科学技术,选择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作为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的示范户,充分发挥这些"二传手"的示范作用,使广大群众真正掌握科技致富的本领。 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投入,化解试验风险,是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措施。政府是科技投入的引导主体,为此,政府应逐年增加对科技的投入。通过政府配套服务启动、资金补助促动、奖励引导推动,同时,政府还应鼓励社会组建各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司,向社会集资。金融部门应兑现在科技开发贷款上的优惠政策。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强化农民教育。政府要以农民为对象,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开展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鼓励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自学成才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农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是提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的重要途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使农民从中得到得到实惠,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必须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才会有强有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