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特产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梁山特产网 > 凉山特产 > 正文
浅谈中小电视台如何办好特色栏目
浅谈中小电视台如何办好特色栏目
提示:

浅谈中小电视台如何办好特色栏目

关键词:中小电视台;贴近受众;地域特色;精确定位;创新形式 近年来,随着各省市卫星频道和多家媒体的广泛参与和激烈竞争,中小电视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大做强自办栏目,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提高节目收视率,是每个市、县级广电人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正定广播电视台自1994年正式开办以来,曾创办过《正定新闻》、《科技之窗》、《文化艺苑》、《为您服务》四个主打栏目。这些节目因其内容的贴近性和实用性,曾一度受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但是时间长了,各个栏目都面临着内容匮乏、形式僵化,越走路越窄的困境。如何摆脱困境呢?只有创新。产品需要不断更新换代,才能赢得客户,同样电视节目也只有常变常新,才能富有生命力。那么如何创新呢?是照抄照搬中央及各省卫视频道的成功模式吗?显然中小电视台受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即便勉强做出来了,也会因为大而空,没有深度、力度,缺乏特色而失去观众。所以我认为中小电视台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是要立足实际,创办有自己民俗、地域特色的地方性栏目,依靠最珍贵的、最鲜活生动的基层第一手资料赢得观众。那么,怎样才能办出新颖独特而又富有魅力的地方特色栏目呢? 一、根据当地受众需求调整栏目设置 因为广电事业是面向受众的,它与受众的关系犹如鱼与水、种子与大地的关系,它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受众这块土壤[1]。但是,过去长期以来,我们的节目设置基本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很少顾及到受众的需求。播什么,怎么播,完全在我,听不听、看不看由你。一个模式,可以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节目内容走向了画地为牢、封闭孤立的境地。这与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观众日渐增强的渴求信息、渴求服务、渴求深挖探索、渴求消遣娱乐等丰富多彩的需求极不适应。因此中小电视台节目改革必须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充分了解观众的文化取向、思维方式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明确方向,选择合适的节目内容和方式播出,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正定新闻》,过去人们只要能通过屏幕看到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儿就很满意了,但是现在人们已不满足于听听会议、看看汇报,甚至有厌烦、抵触情绪。这说明我们过去的新闻报道,模式单一、内容枯燥,只注意围绕着领导转,不重视新闻价值规律,不关心老百姓的感受,因而脱离了群众。所以近年来,我们把关注民生当作新闻改革的重点。一方面改革会议报道,缩短会议报道的时间,突出会议报道中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注意挖掘会议背后的新闻。另一方面开辟了《特别点击》、《特别关注》、《特别提示》三个版块。《特别点击》通过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信息传播方式满足观众对扩大信息量的要求。《特别关注》针对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调查分析,发表评述,满足群众不仅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为什么”和“会怎样”的需求。《特别提示》则侧重于节目的服务性,及时向观众提供一些衣食住行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使节目更富于人性化和亲和力。一档新闻栏目中,80%以上的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的报道,不但扩大了信息量、丰富了栏目内容,也因其可听性、可视性,受到老百姓的宠爱。 二、依靠地方特色,创出自己的名牌,办出自身品位 处于同一地域的受众,往往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和生活经历,这些表现在文化上就是具有相同的认知结构,也就是所谓的区位意识[2]。区位意识是中小电视台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中小电视台受其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的局限性的影响,因此节目内容应该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众不同的地方特点,才能赢得当地观众,这是其他电视媒体所不可能具备的收视热点。 正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定人民向来以“子龙故里、临济祖庭、名刹之首、冠军摇篮”而自豪。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建台之初就创办了《文化艺苑》栏目,旨在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本地优秀的历史和文化精髓。但是创办七八年之后,节目陷入了内容枯竭、形式单一的困境。因为似乎所有的文物古迹都介绍过了,包括塔檐上的角兽都做过介绍,还有正定的饮食文化、茶文化、书法、篆刻、绘画、剪纸、古玩收藏、常山战鼓等许多民俗、风俗也一一介绍过了,还有什么可挖掘的呢?但是群众对这个栏目还是很有感情、很期待的,所以我们编创人员针对这一栏目的改版,进行了多次探讨和研究,最后不但走出了狭窄的思维定式,还衍生出了一系列新颖独特而又富于魅力的新栏目。如《正定历史文化名人》、《魅力正定大家谈》、《天南地北正定人》和《文坛新秀》等。 《正定历史文化名人》,通过采用大量的图表、字画、碑刻、传记、名人故居、专家评述、影视资料等形式,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正定历史名人的遗闻轶事和他们在历史上的卓越贡献,因此吸引了相当多的观众定期收看。 《魅力正定大家谈》栏目,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座客正定,谈古论今,阐述正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旅游、商贸、交通等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栏目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古今正定的无穷魅力,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对过去《文化艺苑》栏目的创新。 而《天南地北正定人》和《文坛新秀》则是我们由古人至今人联想到的,以反映当代人的成长经历和创业历程为主要内容的栏目,满足了观众求新、求近的心理。 这样,荧屏上既有文采风流的文化名家、纵横驰骋的历代先贤,又有才华横溢、成就卓著的当代才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自办栏目。所以这些栏目一经推出,立刻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关注。来电来函提供线索的,参与节目、发表看法和建议的如雪花般纷至沓来,群众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的素材也源源不断地涌来,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我们正定电视台也由此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创出了自己的名牌栏目和拳头产品。名牌就是标识,名牌也是效益。这些栏目在为我们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精确栏目定位:创办特色栏目 有专家说过,今后的观众将是分众市场,争取观众就必须锁定目标,这样看起来似乎缩小了对象范围,反而因为吸引了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而提高了收视率[3]。正定广播电视台创办几年来,由《文化艺苑》衍生出的一系列新栏目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由于“文化艺苑”这个词过于大而空,造成了栏目没有鲜明的定位,而越走越迷茫。相反,我们把栏目做了细分,既有古人,又有今人,既有古迹,又有现代人文,不但没有缩小了素材范围,反而拓展了题材空间。可见对节目精确定位是办好特色栏目的前提。 比如我台过去创办多年的《为您服务》栏目,当初创办这个栏目,就是想利用受众“您”的广泛性,企图创办一个老少皆宜、包罗万象的服务类节目,来扩大题材范围,扩大受众面,提高收视率。结果反而因为毫无特色,失去观众。就好比是做菜,是一盘形散、味杂的“拼盘菜”吸引人,还是一盘色香味浓郁的“特色菜”吸引人呢?显然是后者。因此《为您服务》播出不到一年,我们就及时调整了方向,重新创办了一档针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栏目《希望之星》,旨在为青少年开辟一块展示自我、放飞理想、收获未来的平台。此栏目一经播出,立刻受到老师、学校、家长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大家报名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每周六、日晚也成了孩子和家长专门等候在电视机前的日子。 四、强调贴近性,在栏目形式上创新搞活 正定广播电视台《科技之窗》栏目开办十多年来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它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满足了广大农民渴求知识、渴求技术,盼望致富信息的要求。但是时间长了,栏目形式也面临着呆板、僵化,跟不上形势等问题。为了增强节目的可听性、可视性,我们改变了过去以灌输为主、单向教化的报道模式,开始向服务为主、双向交流的方式转变。 在选材上,我们开通了热线电话,以便及时了解农民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并及时与农牧局、科技局等有关单位沟通信息,有针对性地制作出适合农民需求的栏目内容。有时还采取专家现场解答群众咨询的方式,使节目更加灵活,更富于人性化。 另外,在讲述方式上尽可能多地增加节目的故事性,使它耐看。

浅谈中小电视台如何办好特色栏目
提示:

浅谈中小电视台如何办好特色栏目

关键词:中小电视台;贴近受众;地域特色;精确定位;创新形式 近年来,随着各省市卫星频道和多家媒体的广泛参与和激烈竞争,中小电视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大做强自办栏目,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提高节目收视率,是每个市、县级广电人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正定广播电视台自1994年正式开办以来,曾创办过《正定新闻》、《科技之窗》、《文化艺苑》、《为您服务》四个主打栏目。这些节目因其内容的贴近性和实用性,曾一度受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但是时间长了,各个栏目都面临着内容匮乏、形式僵化,越走路越窄的困境。如何摆脱困境呢?只有创新。产品需要不断更新换代,才能赢得客户,同样电视节目也只有常变常新,才能富有生命力。那么如何创新呢?是照抄照搬中央及各省卫视频道的成功模式吗?显然中小电视台受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即便勉强做出来了,也会因为大而空,没有深度、力度,缺乏特色而失去观众。所以我认为中小电视台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是要立足实际,创办有自己民俗、地域特色的地方性栏目,依靠最珍贵的、最鲜活生动的基层第一手资料赢得观众。那么,怎样才能办出新颖独特而又富有魅力的地方特色栏目呢?一、根据当地受众需求调整栏目设置 因为广电事业是面向受众的,它与受众的关系犹如鱼与水、种子与大地的关系,它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受众这块土壤[1]。但是,过去长期以来,我们的节目设置基本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很少顾及到受众的需求。播什么,怎么播,完全在我,听不听、看不看由你。一个模式,可以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节目内容走向了画地为牢、封闭孤立的境地。这与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观众日渐增强的渴求信息、渴求服务、渴求深挖探索、渴求消遣娱乐等丰富多彩的需求极不适应。因此中小电视台节目改革必须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充分了解观众的文化取向、思维方式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明确方向,选择合适的节目内容和方式播出,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正定新闻》,过去人们只要能通过屏幕看到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儿就很满意了,但是现在人们已不满足于听听会议、看看汇报,甚至有厌烦、抵触情绪。这说明我们过去的新闻报道,模式单一、内容枯燥,只注意围绕着领导转,不重视新闻价值规律,不关心老百姓的感受,因而脱离了群众。所以近年来,我们把关注民生当作新闻改革的重点。一方面改革会议报道,缩短会议报道的时间,突出会议报道中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注意挖掘会议背后的新闻。另一方面开辟了《特别点击》、《特别关注》、《特别提示》三个版块。《特别点击》通过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信息传播方式满足观众对扩大信息量的要求。《特别关注》针对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调查分析,发表评述,满足群众不仅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为什么”和“会怎样”的需求。《特别提示》则侧重于节目的服务性,及时向观众提供一些衣食住行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使节目更富于人性化和亲和力。一档新闻栏目中,80%以上的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的报道,不但扩大了信息量、丰富了栏目内容,也因其可听性、可视性,受到老百姓的宠爱。二、依靠地方特色,创出自己的名牌,办出自身品位 处于同一地域的受众,往往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和生活经历,这些表现在文化上就是具有相同的认知结构,也就是所谓的区位意识[2]。区位意识是中小电视台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中小电视台受其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的局限性的影响,因此节目内容应该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众不同的地方特点,才能赢得当地观众,这是其他电视媒体所不可能具备的收视热点。 正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定人民向来以“子龙故里、临济祖庭、名刹之首、冠军摇篮”而自豪。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建台之初就创办了《文化艺苑》栏目,旨在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本地优秀的历史和文化精髓。但是创办七八年之后,节目陷入了内容枯竭、形式单一的困境。因为似乎所有的文物古迹都介绍过了,包括塔檐上的角兽都做过介绍,还有正定的饮食文化、茶文化、书法、篆刻、绘画、剪纸、古玩收藏、常山战鼓等许多民俗、风俗也一一介绍过了,还有什么可挖掘的呢?但是群众对这个栏目还是很有感情、很期待的,所以我们编创人员针对这一栏目的改版,进行了多次探讨和研究,最后不但走出了狭窄的思维定式,还衍生出了一系列新颖独特而又富于魅力的新栏目。如《正定历史文化名人》、《魅力正定大家谈》、《天南地北正定人》和《文坛新秀》等。 《正定历史文化名人》,通过采用大量的图表、字画、碑刻、传记、名人故居、专家评述、影视资料等形式,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正定历史名人的遗闻轶事和他们在历史上的卓越贡献,因此吸引了相当多的观众定期收看。 《魅力正定大家谈》栏目,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座客正定,谈古论今,阐述正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旅游、商贸、交通等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栏目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古今正定的无穷魅力,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对过去《文化艺苑》栏目的创新。 而《天南地北正定人》和《文坛新秀》则是我们由古人至今人联想到的,以反映当代人的成长经历和创业历程为主要内容的栏目,满足了观众求新、求近的心理。 这样,荧屏上既有文采风流的文化名家、纵横驰骋的历代先贤,又有才华横溢、成就卓著的当代才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自办栏目。所以这些栏目一经推出,立刻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关注。来电来函提供线索的,参与节目、发表看法和建议的如雪花般纷至沓来,群众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的素材也源源不断地涌来,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我们正定电视台也由此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创出了自己的名牌栏目和拳头产品。名牌就是标识,名牌也是效益。这些栏目在为我们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精确栏目定位:创办特色栏目 有专家说过,今后的观众将是分众市场,争取观众就必须锁定目标,这样看起来似乎缩小了对象范围,反而因为吸引了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而提高了收视率[3]。正定广播电视台创办几年来,由《文化艺苑》衍生出的一系列新栏目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由于“文化艺苑”这个词过于大而空,造成了栏目没有鲜明的定位,而越走越迷茫。相反,我们把栏目做了细分,既有古人,又有今人,既有古迹,又有现代人文,不但没有缩小了素材范围,反而拓展了题材空间。可见对节目精确定位是办好特色栏目的前提。 比如我台过去创办多年的《为您服务》栏目,当初创办这个栏目,就是想利用受众“您”的广泛性,企图创办一个老少皆宜、包罗万象的服务类节目,来扩大题材范围,扩大受众面,提高收视率。结果反而因为毫无特色,失去观众。就好比是做菜,是一盘形散、味杂的“拼盘菜”吸引人,还是一盘色香味浓郁的“特色菜”吸引人呢?显然是后者。因此《为您服务》播出不到一年,我们就及时调整了方向,重新创办了一档针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栏目《希望之星》,旨在为青少年开辟一块展示自我、放飞理想、收获未来的平台。此栏目一经播出,立刻受到老师、学校、家长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大家报名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每周六、日晚也成了孩子和家长专门等候在电视机前的日子。四、强调贴近性,在栏目形式上创新搞活 正定广播电视台《科技之窗》栏目开办十多年来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它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满足了广大农民渴求知识、渴求技术,盼望致富信息的要求。但是时间长了,栏目形式也面临着呆板、僵化,跟不上形势等问题。为了增强节目的可听性、可视性,我们改变了过去以灌输为主、单向教化的报道模式,开始向服务为主、双向交流的方式转变。 在选材上,我们开通了热线电话,以便及时了解农民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并及时与农牧局、科技局等有关单位沟通信息,有针对性地制作出适合农民需求的栏目内容。有时还采取专家现场解答群众咨询的方式,使节目更加灵活,更富于人性化。 另外,在讲述方式上尽可能多地增加节目的故事性,使它耐看。

天南地北的意思
提示:

天南地北的意思

天南地北的意思是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形容分离两地,相隔很远。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 出处:元关汉卿《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要时间月缺花飞。” 语法:天南地北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在遥远的各地。 示例: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近义词:天涯海角、信口开河、天南海北、海阔天空、山南海北、不着边际、海说神聊、天各一方。 反义词:近在咫尺、要言不烦。 成语造句:她和老友意外相聚十分兴奋,拉开话匣子,天南地北,高谈阔论。

符其浩是什么职业
提示:

符其浩是什么职业

符其浩符其浩,别名小浩子1989年8月生。土家族,贵州人,教师。毕业于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国家文化旅游部表彰的文化旅游能人《春晖》杂志封面人物,管理学学士。中国梦全国电视演讲大赛二等奖得主。著有作品《第二种青春》曾为教师,辗转于广东、福建从事教学工作,后来辞职回乡创业。大学时,曾经通过公益演讲,网络平台为家乡募捐筹建一所希望小学被多家主流媒体追踪报道,被大众熟知。中文名:符其浩别名:小浩子国籍:中国民族:土家族出生地:贵州铜仁出生日期:1989年8月职业:教师毕业院校: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主要成就:为山区筹建小学代表作品:第二种青春血型:O型星座:天秤座成长经历童年的时光符其浩出生于贵州省黔东地区贫困的农民家庭,自幼生活艰苦,小学还未毕业父亲就去世了。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放牛长大的孩子,父亲是一个赤脚医生兼乡村民办教师和风水先生。从小机灵顽皮的他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淘气包,自小爱酷爱发明,由于家里贫困买不起玩具,符其浩就通过收集村里其他小朋友玩坏的玩具配件组装发明新的玩具,因为心灵手巧为自己在村里积累了不少的名气。符其浩的童年时光有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上山度过的,除了放牛还要劈材割草,他所放羊的牛养是家里经济的主要来源,包括自己读书的费用。春晖的故事在大学里,符其浩是班上12个男生中个子最小的,由于是北方,班上很多女生的身高都比他要高。自己又是农村来的,普通话也说不标准,成绩在班上也是倒数第几名,符其浩曾一度陷入“自卑,寂寞,恐慌”之中。在大三的时候,偶然因素了解到春晖行动,并和自己的好友陈云宗、罗金创办了校级公益社团—春晖社。这成了符其浩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事情,某种程度上也彻底改变了符其浩。当时学校已经有了30多个社团,加上各二级学院一个有将近一百来个社团。不到两个月社团由最初7人发展到180多人,在学校组织策划了一场大型民族文艺晚会。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团基本上都参加了,直接听众达600多人,社团综合实力从倒数第一名上升至全校前几名,在学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从这以后社团才得到校团委的认可。在校期间创办了《春晖名人大讲堂》。同期出版校园刊物《春晖助学宣传册》。2012年12月被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授予“优秀工作先进集体,被校团委授予十佳社团”荣誉称号,至此符其浩在学校成了小有名气的人物。社会活动大学时他通过网络平台,公益募捐成功为家乡筹建一所希望小学。被春晖行动,贵阳晚报,贵州都市报,金黔在线,铜仁日报,铜仁电视台,贵州广播电台等多家主流媒体追踪报道。曾经多次带领志愿者为山区留守儿童募捐,支教助农。符其浩曾在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举办“做最好的自己·找满意的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系列讲座。被贵州团省委聘请为脱贫攻坚青年先锋讲习员,并且参加TED演讲汇报活动。荣誉与贡献1《春晖》杂志2013年08期封面人物2全国电视演讲大赛二等奖3为山区筹建春晖小学4春晖行动先进集体52019年被贵州省委组织部、文明办、教育厅、农村厅、团省委联合表彰为优秀春晖使者。主要作品《第二种青春》

符浩的人物简介
提示:

符浩的人物简介

符浩,1974年生于陕西宝鸡,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专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协创作委员,陕西省青年书协常务理事兼行草委秘书长,陕西省书法院专业书法家,长安书学院副院长 ,陈仓书协副主席,获陕西青年书法奖 ,获宝鸡市政府第六届文艺大奖一等奖,获宝鸡市文艺创作贡献奖。为宝鸡市陈仓区“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