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歌词
黄梅戏歌词为: 吴琼:从小爸妈就对我讲,黄梅戏可不是很好唱。模仿着大人身段模样,实现了我的愿望。 慕容晓晓:面对这爱情的考量,冯素珍是我学习的榜样。女驸马的故事伴我成长,我的公子又在何方。 吴琼: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哪。 慕容晓晓:这是一段经典的旋律,让我醉怎么能够忘记。多想再回到当初的年纪,伴着音乐让我唱起。这是一段经典的旋律,把我带回那个世界里。多想再和你继续这爱情,不管前途多少风雨,就像这戏曲。 吴琼:面对这爱情的考量,冯素珍是我学习的榜样。女驸马的故事伴我成长,我的公子又在何方。 慕容晓晓: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哪。 合:这是一段经典的旋律,让我醉怎么能够忘记。多想再回到当初的年纪,伴着音乐让我唱起。这是一段经典的旋律,把我带回那个世界里。多想再和你继续这爱情,不管前途多少风雨再回到梦里。 黄梅戏简介: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6月9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申报的黄梅戏经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2021年5月24日,湖北省申报的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黄梅戏歌词
《黄梅戏》歌词如下: 从小爸妈就对我讲 黄梅戏可不是很好唱 模仿着大人身段模样 实现了我的愿望 面对这爱情的考量 冯素珍是我学习的榜样 女驸马的故事伴我成长 我的公子又在何方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 这是一段经典的旋律 让我醉怎么能够忘记 多想再回到当初的年纪 伴着音乐让我唱起 这是一段经典的旋律 把我带回那个世界里 多想再和你继续这爱情 不管前途多少风雨 就像这戏曲 面对这爱情的考量 冯素珍是我学习的榜样 女驸马的故事伴我成长 我的公子又在何方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为了多情的李公子 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 《黄梅戏》歌曲介绍 《黄梅戏》的原唱慕容晓晓是正宗的“黄梅戏”世家,她的父母都是“黄梅戏”演员,耳濡目染,慕容晓晓很小的时候就会唱“黄梅戏”。《黄梅戏》单听名字,很容易让人以为它是戏曲,其实这是首歌曲,只是慕容晓晓在歌曲中加入了副歌,这个副歌就是她最擅长的“黄梅戏”,副歌的内容选自“女驸马”片段。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黄梅戏”似乎只有上了岁数的人才听,在慕容晓晓的演唱下,不少的年轻听众发现了,原来“黄梅戏”也是可以这么好听的,而且慕容晓晓还多次把《黄梅戏》这首歌搬到了央视大舞台。
黄梅戏《戏凤》歌词
李凤姐:人潇洒,性温存,若有意,似无情。不知他家何处 李凤姐:不知他何姓名,到叫我坐立难安,睡不宁 正德皇帝对白:姑娘 凤姐对白:欸,是你 正德对白:我 正德皇帝:姓朱名德正,家住在北京城,二十岁还没定过亲 凤姐对白:你来做么事 正德:我爱上你家酒,我进了酒家门 凤姐对白:我哥哥今天不在家,今天不卖酒 正德:卖酒地风情好,你比酒更迷人。 凤姐:我们卖酒做营生,不懂爱也不懂情。 正德:为什么你坐立难安,睡不宁。 大牛:你说爱又谈情,你存的什么心,再要不安份,我送你进衙门。 凤姐对白:大牛!你莫管!把酒坛子搬到店里去 正德掏出手帕:姑娘 凤姐:欸 这不是我的手帕吗 凤姐念诗:一撇惊鸿影,相逢似梦中 正德念诗:广寒身未到,分手太匆匆 凤姐:说什么好人心,原来是假正经,人家的手帕给你涂得满天星 正德:满天星,价连城,皇帝题的诗,皇后绣的凤 凤姐:你假戏当成真,欺君罪罪不轻 正德:店名叫龙凤,难道就不欺君 凤姐:我地龙凤店,远近都知名,皇帝都不管,我劝你少费心 正德:不必提龙凤,还是论婚姻。你貌美丽,你性聪明 正德:一见就倾心,再见就钟情,你愿意,我你进京城 正德:我和你双双对对配龙凤,深宫上苑度晨昏 大牛白:我一见你就讨厌,再见你更伤心 你要带她走,我就跟你把命拼 大牛唱:别以为梅龙镇上好欺人 凤姐:我们梅龙镇守礼最严明,我担心受议论,不敢留客人,还是哥哥回来再上门,再上门 扩展资料: 《戏凤》是黄梅戏《游龙戏凤》中的一段唱词。 《游龙戏凤》故事主要讲述明武宗微服出巡,至梅龙镇,投宿于酒家李龙家,与其妹(或女)李凤姐相爱。最终结局亦有不同演绎,武宗或对李凤姐始乱终弃,或接入后宫,有情人终成眷属。 游龙戏凤的故事起源于明武宗与民间女子李凤姐相爱为题材的民间文学,后世的小说、杂剧、戏曲、多有演绎,近代以来多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 京剧除游龙戏凤之名外,有称梅龙镇、下江南、美龙镇、骊珠梦、白凤冢,昆曲和花部乱弹称缀白裘·戏凤,地方剧称解带封宫、下江南、卖酒、龙戏凤、李凤姐卖酒、美龙镇、正德戏凤等。
游龙戏凤的剧目唱词
马连良、张君秋《游龙戏凤》1957年录音(正引子)离京来暗藏国宝,游天下访察民情。(定场诗) 大明-统锦山河,龙凤车撵多快乐!孤王离了燕京地,梅龙镇上景致多。(唱二黄四平调)有寡人离了燕京地,梅龙镇上闲散心。将玉玺交与龙国太,朝中的大事托付了众卿。孤忙将木马儿一声响,唤出递茶送酒的人。(凤唱二黄四平调)自幼儿生长在梅龙镇,兄妹卖酒度光阴。我兄长巡更去守夜,他言道前堂有一位军人。将茶盘放至在桌案上,呀啐,急忙回转绣房门,啊啊啊,回转绣房门。(正唱二黄四平调)好花儿出在深山内,美女生在这小地名。孤忙将木马儿一声振,(凤接唱)后面来了卖酒的人。(正唱二黄四平调)好一个乖巧李凤姐,她与孤王要酒钱。我这里忙把银来取,九龙袋取出了一锭银。(凤唱二黄四平调)用巧计诓过银一锭,问声军爷几个人?(正接唱)为军的一人一骑马,(凤接唱)一人用不了许多的银。(正唱二黄四平调)龙行虎步把客堂进,(凤唱)用手儿关上两扇门,啊,掸一掸灰尘。我这里将酒席忙摆定,尊声军爷饮杯巡。(正唱二黄四平调)这酒席摆的多齐整,缺少龙心与凤肝。孤忙将木马儿连声响,(凤唱)想是茶寒酒又凉。(凤唱二黄四平调)没奈何斟上酒一杯,叫声军爷饮杯巡。(正接唱)接酒时将她来戏一戏,看她知情就不知情。(凤唱西皮流水)月儿弯弯照天下,问起军爷你哪有家? (正接唱)凤姐不必盘问咱,为军的住在这天底下; (凤唱西皮流水)军爷作事理太差,不该调戏我们好人家。(正接唱)好人家来歹人家,不该斜插这海棠花。扭扭捏捏 捏捏扭扭十分俊雅,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凤接唱)海棠花来海棠花,倒被军爷取笑咱。我这里将花丢地下,从今后不戴这朵海棠花; (正接唱)李凤姐,做事差,不该将花丢在地下,为军的用手忙拾起,李凤姐,来来来,我与你插……插……插上这朵海棠花。(凤接唱)军爷百般来戏耍,去到后面我躲避了他。(正接唱西皮散板)哈……!任你走到东海岸、为军的赶到这水晶宫。(凤)前面走的李凤姐,(正)后面跟随我正德君。(凤)进得房来门关定。(正)叫声凤姐你快开门。(四平调)在头上取下了九龙帽,避尘珠照得满堂红。叫一声凤姐你来看咱,哪一个庶民敢穿龙袍,啊……九爪全龙。(凤)见此情好似入梦境,真龙天子到房中。我这里上前忙跪定,尊声万岁把奴封。(正唱二黄四平调)孤三宫六院俱封定,封你闲游嬉耍富。(凤唱)叩罢头来龙恩谢,(正唱)用手搀起爱梓童。(凤唱)我低声问万岁打马欲何住? (正唱)孤王打马奔大同。(凤唱)就在这梅龙镇宿一晚,(正唱)游龙落在这凤巢中。[戏凤]词:李隽青 曲:王纯(李凤姊):人潇洒性温存 若有意似无情 不知他家何处不知他何姓名 倒叫我坐立难安睡不宁(皇帝):姓朱名德正 家住北京城 二十岁还没定过亲(李凤姊):嘿 你来做什么(皇帝):我爱上酒家人 我进了酒家门(李凤姊):我哥哥不在家 今天不卖酒(皇帝):卖酒的风情好 你比酒更迷人(李凤姊):我们卖酒做营生 不懂爱也不懂情(皇帝):为什么 坐立难安睡不宁(大牛):你说爱又谈情 存的是什么心再要不安份 我 送你进衙门(李凤姊):大牛 别胡说快去扫地 说什么好人心原来是假正经 人家的手帕 给你涂得满天星(皇帝):满天星价连城 皇帝题的诗皇后绣的凤(李凤姊):你假戏当成真 欺君罪你罪不轻(皇帝):店名叫龙凤 难道不欺君(李凤姊):我们龙凤店 远近都知名 皇帝都不管我劝你少费心(皇帝):不必提龙凤 还是论婚姻 你貌美丽 你 性聪明一见就倾心再见就钟情 你愿意 我带你进京城我和你双双对对配龙凤 深宫上苑 度晨昏(大牛):我 一见你就讨厌 再见你更伤心 你要带她走我就跟你把命拼 别以为梅龙镇上好欺人(李凤姊):我们梅龙镇 守礼最严明 我担心受议论不敢留客人 还是哥哥回来再上门 再上门现在的世道可算的新鲜,京剧《游龙戏凤》是自《同光十三绝时期》便有此戏,马连良先生将它推到巅峰,后世却自以为借个名称就可以《龙凤呈祥》了,就是忘了,《龙凤呈祥》又叫《甘露寺》。当代的影视演员只求金银,不求道德。借个名就借吧,大肆的宣传《游龙戏凤》自此一家,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到叫一些老戏迷们不知道该看《梅龙镇》还是《游龙戏凤》,还以为舒淇是梅尚程荀的哪家弟子高徒,(没准有点老人以为舒淇、刘德华是刚出道的年轻京剧演员,给点鼓励吧,结果演的什麽东西,连起码的规矩都不懂)。年轻人不知电影是戏曲的同名作品,还是戏曲是电影的同名作品。只怕那时不知道看戏去戏院,还是去影院。我忘了,中国第一部电影作品《定军山》是谭鑫培的挑梁,中国影视演员可以算得是“谭门子弟”。幸亏谭鑫培逝世已经数十年,否则老爷子还得唱几回“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