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二十岁称为什么?
古代时女孩子二十岁称为桃李年华,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女孩十二岁为金钗之年。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十六岁称碧玉年华,二十四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 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古代女子二十岁叫什么?
古代女子二十岁叫桃李年华。 原指桃李开花的季节,泛指春天,引申指青春年华,比喻青春年少。常用“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形容女子,初夏还不是盛夏的样子,所以桃李年华就用来代指二十岁的女子。 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现在女子到了24、25岁,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却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非常美丽的称呼──花信年华。 花信,是应花期而来的风。节气中的信风,带来开花的音讯,女子年方廿四,也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扩展资料: 古代十二岁到二十四岁的称谓: 1、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2、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3、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4、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5、志学:十五岁。 6、及笄:女子十五岁。 7、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8、弱冠:男子二十岁。 9、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0、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摽梅之年。 称谓来历: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 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李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