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嫁是哪个民族的风俗
哭嫁是汉、土家、藏、彝、壮、撒拉等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 “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等。即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 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 据说“哭嫁”这一民俗起源于战国时期,赵国的公主嫁到燕国去做王后,她的母亲赵太后在临别时“持其踵,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这以后,“哭嫁”的风俗便流传下来了。 哭嫁风俗的由来: 新娘通过哭嫁,以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和亲友难舍难分之情,具有孝、义的伦理价值。即将远嫁他方,新娘首先想到的是离别亲人,依依难舍之情油然而生。因为要离别,平日不曾给予过多关注的亲情,此刻历历凸现。 回顾往事,新娘悲从中来,用哭泣的歌声表达对闺门生活的不舍,对父母恩情的感念。十月怀胎的辛苦、养护的艰辛,件件往事、点点细节都浸润着父母的深情,做女儿的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从内心深处溢出。
哭嫁是哪个民族的风俗 哭嫁的原因是什么
结婚对于大家来说,都是很开心的事情,结婚的时候理应是开开心心的笑才对,而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女子在出嫁的时候都会哭,自己的妈妈和闺蜜等也会一起哭,这并不是不开心,这是当地的一种独特婚俗叫哭嫁,用来代表父母养育之恩和与好友们难舍难分的感情。 哭嫁有哪几个民族 哭嫁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其实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有着这种哭嫁这种风俗,也被称为哭出嫁、“哭嫁囡”、“哭轿”等。是汉、土家、藏、彝、壮、撒拉等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的时候,需要进行哭泣的一种情况。 哭嫁是什么 哭嫁指的是新娘子在出嫁的时候,要履行的一种哭唱仪式。哭嫁以出嫁女为主唱,母亲、嫂嫂、姐妹陪唱或答唱、和唱。出嫁女边哭边唱倾诉对严父慈母和亲人依依不舍之情,从阿公阿婆、阿爸阿妈到哥嫂侄儿、弟弟妹妹等,逐一哭谢诉别,把感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出嫁女哭得越伤心越悲衷就表明她对亲人的爱,将来会幸福美满,歌词平实委婉,却又令人闻之动容。 哭嫁的原因 哭嫁并不是全部代表着不开心,其实这是一种婚俗之一,哭嫁主要是感谢父母和长辈的养育之恩,感谢兄弟姐妹的关怀,同时也为自己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而悲伤,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新的婚姻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也有的是表达自己对婚姻的不满等,因此哭嫁对于传统的婚嫁习俗来说,哭嫁是不可或缺的,不过也是要看当地的习俗,如果没有哭嫁的传统还是不要哭嫁了。